歐派藏球、怪獸解體,二十五年前的寶可夢官方比同人敢寫
一場持續幾十年的互聯網幻覺
剛剛過去的2022年對廣大「寶可夢」粉絲來說,應該還算是不錯的一年。年初的「阿爾宙斯」加上年末的「朱/紫」,終于讓人看見了全球最賣座游戲IP「洗心革面,不再擺爛」的決心;常年被當做高級收藏品炒來炒去的「寶可夢」卡牌,也終于有了正式的簡中版本;更重要的是,在實現了橫跨八個世代的「最強對決」后,小智終于成了寶可夢聯盟的冠軍,隨之而來的是播放了四分之一世紀的「寶可夢」TV動畫完結,以及系列和主角的更替。
經歷了二十五個歲月之后,小智(10歲)終于成為寶可夢聯盟史上最年輕的世界冠軍
好吧,妳要說這事情到底有多重要,那倒也不至于。至少,我身邊早沒有了那種堅持追著TV版動畫更新的朋友,而且比起新動畫的主角是小智和哪位的女兒這種事情來說,顯然還有些東西更加值得作為這篇文章的主題。
比如說,在日本的ACG互聯網社區中,有個叫作「集團幻覺」的梗。妳可以大概把它理解成某種類似于「曼德拉效應」的信息傳播現象,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包括「富堅義博的《獵人×獵人》重新連載」「《裝甲核心》新作公布」,以及「《寶可夢:珍珠/鉆石》重制版公布」……有意思的是,當這幾件事情真的發生之后,就有不少人習慣性地將它們當做了集團幻覺的再次爆發。
「集團幻覺」也是《裝甲核心VI》在TGA上公布后捆綁最多的詞條
當然,并不是所有風吹草動都可以演變成這種「集團幻覺」的。與傳統的曼德拉效應不同的是,「集團幻覺」的成型似乎還需要滿足另外兩個條件:一是大眾在快速篩選信息的過程中產生的準確性偏差;而另一個更關鍵的條件則是,大部分人都在心中希望這件事情成真,并且認為事情應該朝著人們期望的方向發展,就像《裝甲核心》粉絲們幾乎每年都會祈求From Software發發善心那樣。
而我接下來想說的事情,則是另一個「集團幻覺」的典型案例。事情就發生在「優勝回」順利播出,「小智引退」與「寶可夢大師」等話題將社交網絡刷爆的時候——在連串與「寶可夢」TV動畫關聯的話題中,只有一條名為「寶可夢特別篇動畫化」的詞條,顯得尤其突兀。
「寶可夢特別篇動畫化」
在「寶可夢」粉絲中,這算是一個持續了將近二十年的老話題了,每當TV動畫進展不盡如人意或進入章節尾聲都會有人提起。而在這次的趨勢中,它再次扮演起了「TV動畫最理想接班人」的角色——盡管,「新系列」的公布很快就澆滅了重新燃起的希望,「集團幻覺」也終究只是幻覺而已。
好像近在咫尺,卻又遙不可及,這一直都是「寶可夢特別篇動畫化」給人的感覺。
而這,也是促成了我想要簡單聊一聊,順便幫助自己和同齡人懷念一下《寶可夢特別篇》的根本原因。
為了方便閱讀,我們還是簡單介紹一下《寶可夢特別篇》(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 SPECIAL)這部同樣橫跨了二十五年的漫畫作品。
《寶可夢特別篇》是從1997年開始連載,日下秀憲負責編劇,真斗擔當作畫的漫畫作品。和選用游戲中部分設定的TV動畫不同,「特別篇」在最大限度地活用原作中的人物和故事脈絡的同時,還在寶可夢的生態與人類斗爭的描寫里,加入了大量貼近現實的設定,讓當時先接觸到動畫的玩家大感意外。
另外,故事中出場的人物與所發生的地點,會隨著游戲的迭代不停更替,算是「特別篇」的重要特征之一。每一章的主角的姓名,也會以游戲發售的版本作為標準設計。以1997年開始連載的第一章為例,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以游戲中主角為原型設計的「小赤」,而第二章雖然形象完全原創,但其姓名「小黃」,卻來自1998年的《寶可夢:皮卡丘》,也就是英文版的標題「黃(Yellow)」。
除此之外,「特別篇」還有著被稱為「圖鑒持有者」的設定,即每章登場的主角們,都是擁有優秀能力的少男少女。類似這樣的設定,一直被沿用到2019年開始連載的「劍盾篇」中。順帶一提,「劍盾篇」剛剛公布時,因為兩位主角的名字槽點實在太多,曾引起過不少關注。
劍創人與盾希爾多米莉亞
其實,關于「為何特別篇遲遲不被動畫化」的問題,在中日英等多國語言的網絡社區里,也早已經是被討論爛了的問題。幾乎所有基于作品本身內容出發的觀點都認為,比起當下正在播放的TV動畫,「特別篇」的風格和內容都更加成熟黑暗,這多少與任天堂一貫對外形象有些不符。而對那些站在市場和商業角度的討論者來說,在角色和劇情上解讀方向的不同,最終一定會導致「特別篇」對已經播出的TV動畫,產生負面影響。
雖然,至今寶可夢公司都沒有正面回應過這一問題,但讀者的猜測顯然也已經從作品的屬性上,說明了不少問題。
雖然「特別篇」在連載初期的定位,同樣是面向低年齡層的「二次創作」作品,但包括自己獨特的世界觀設定在內,它的骨子里卻比TV動畫版多了一股傳統戰斗漫畫的「狠」勁。在游戲和動畫中,「寶可夢」世界經常被理解為一個理想中的「烏托邦世界」,訓練家間的較量像是一種簡單的金錢交易,「寶可夢是一種危險的生物」之類的概念,在「阿爾宙斯」前也很少被提及。
「特別篇」的確將這種力量上的不平等,很好地表現了出來。對寶可夢指手畫腳的訓練家,也不過是單純的「生命」;企圖駕馭強大的傳說寶可夢,更需要付出精神或肉體上的沉痛代價;不論是寶可夢還是訓練家,都可能因為技能攻擊而受傷甚至死亡。事實上,光是在前幾章中,小赤就因為寶可夢們的攻擊經歷了不知道多少次「瀕亡體驗」。
在今天的日本社交網絡上,類似「腐爛的可達鴨」「阿伯怪被斬成兩段」「大甲夾碎腦袋」「小赤遭到踢擊/冰封」這樣帶有沖擊性的漫畫截圖,還時常引起不知情的網友們討論,同時配上「大人看的寶可夢」等評價。
龍尾穿刺
同樣,對游戲中玩家熟悉的角色進行重新解讀和塑造,也是「特別篇」能夠保持超長期連載和超高人氣的根本原因。截至正在連載中的第八世代,算上三名原創角色,「特別篇」中已經累計登場了二十三名「圖鑒持有者」,他們在性格、能力、手持寶可夢、經歷,以及旅行的目的上,都有著巨大的差異。
他們有的遵循著玩家們在「寶可夢」世界的足跡,踏上了成為聯盟冠軍的旅程,比如第一章中的小赤與第四章中的沙菲雅。但在更多時候,這些主人公們卻是出于被動,莫名就被卷入了毀滅世界的大陰謀當中,像是第七章中以「漫才師」為目標的戴亞蒙多和帕爾,第十二章中被閃焰團盯上而不得不踏上逃亡之旅的艾克斯與懷依等。
更出彩的是,對那些有著具體設定的道館館主、四天王、冠軍,甚至是曾經在路邊向玩家們挑戰的「大眾臉」NPC們,「特別篇」也花費了大量筆墨進行塑造,讓人深刻感到他們也是這個作品世界觀中重要的一環。
「日月篇」為止所有的圖鑒持有者
至于壞人這邊,比起動畫中「不思進取」和「小打小鬧」,「特別篇」中的反派可個個都是真正意義上的「惡」人。他們為了自己的目的,能夠輕易將寶可夢或人類視為無物,除了對于寶可夢特性與技能的活用之外,種種沖著取人性命來的戰斗手段,也使得漫畫衍生出了大量靈活運用訓練家頭腦,依托寶可夢能力的「規格外」戰術。邪道至極的策略交鋒,常常能給人在看「JOJO」般的錯覺。
另一方面,雖然在設定上寶可夢聯盟并不允許直接對訓練家進行攻擊,但為了更加準確地指揮寶可夢們的戰斗,主角們常常會與寶可夢們站在一起。因此,即使是在公開正式的戰斗當中,被卷入敵我的攻擊也是家常便飯。這種對于訓練師與寶可夢一體化的描寫,讓故事中每一場戰斗都變得更加驚心動魄,也更加真實。
第一章中的戰斗名場面——「歐派藏球」
更重要的是,「特別篇」并不是那種只想為玩家傳達「正義必勝」童話故事。在有的時候,「殘酷描寫」只是它試圖對一些問題進行深入探討的手段,其中更是有不少篇章的故事,只能在主人公的敗北,甚至生死不明的中結束。這些動畫版來說極為忌諱的元素,卻也陰差陽錯地成了「特別篇」的優勢與魅力。
在「特別篇」單行本發售的初期,出版社專門找來了宮本茂、杉森建、增田順一等人來為漫畫宣傳造勢。其中,「寶可夢之父」田尻智曾經在書腰上給出過這樣的評語——「這是最接近我想要傳達的世界的漫畫」,這句話也常被粉絲們拿來佐證「特別篇的世界比動畫更加真實,也更符合游戲設定」的觀點。
妳或許不知道的是,「特別篇」的結構設計,其實并不像我們現在看到的那麼純粹簡單。
因為采用了一種被稱為「縱斷連載」的刊載形式,導致「特別篇」在連載的早期,并沒有今天看起來的那麼連貫。
在今天,「特別篇」的連載主場已經轉移到了月刊漫畫雜志《可樂可樂一番》
簡單來說,「縱斷連載」是一種稍微有點特殊的連載形式,它的最大特點是將一部漫畫拆分為多個部分,在復數的雜志上進行更新,《哆啦A夢》等作品也使用過這種方式進行連載。
對讀者來說,如果不同時購入這幾本雜志,就很難得知故事的全貌。這也導致了許多不知情的讀者,在連載初期常常會出現故事內容跳躍,手持隊伍不知什麼時候發生了變化的情況。
為了盡量降低「縱斷連載」帶來的閱讀障礙,「特別篇」每話的故事也都被設計得相對獨立,到「黑白2篇」為止,每話的標題也清一色地使用了沒有什麼連貫性的「VS×××(寶可夢)」為基礎格式。
在每卷的開頭標注主角們的隊伍情況,算是「特別篇」單行本的慣例了
也正是因為這種特殊的連載方式,才讓「特別篇」在前三章連載結束之后,更加積極地玩起了「多路線」的設計。
在第四章的「紅藍寶石篇」中,故事被分為男主角路比與女主角沙菲雅兩條路線,作為競爭對手的兩人被分別安排到了不同的雜志上進行連載,目的就是為了給只訂閱了單本雜志的讀者一種「跟著其中一方冒險」的感覺。而通過單行本的發售,讀者又可以一口氣補全另一方所發生的故事,這讓跟著連載讀完故事的訂閱讀者和一口氣看完單行本的讀者,有著完全不同的體驗。
即使從單行本入坑,「紅藍寶石篇」也提供了整個「特別篇」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,強烈推薦所有人閱讀
不過,即使是這樣總能搞出新鮮玩意兒,擁有超長連載周期,有著「下到個位數,上到六十多」的超大跨度讀者層的「特別篇」,也并非過得一帆風順——甚至換句話來說,它能夠活到今天已經很不容易了。
在進入第五世代后,由于《寶可夢》正傳游戲發售周期的短縮,加上原本的連載雜志休刊等客觀問題,導致「特別篇」的更新嚴重滯后,許多內容甚至在單行本中才被補全。「黑白2篇」更是在故事剛剛起步不久就被迫停止更新,讓期望「黑白篇」中某個超重要伏筆快點回收的讀者們,苦等多年。
而即使是在已有的粉絲群體中,也有不少讀者對于「特別篇」當下的狀態表示質疑。
就像幾乎所有長期連載作品都會遇到的問題那樣,日下秀憲的劇本也被人吐槽過「越來越拖沓」。不過在那之前,「畫師更替」才是被提及最多的理由。
在第三章「金銀篇」連載的過程中,原本擔當作畫部分的漫畫家真斗由于身體原因,不得不停下手上的工作。作畫的工作,也就這樣被轉交給當時正好在為「新漫畫沒能成功連載」發愁的山本智手上。在多年后回憶起這件事時,山本智也坦言,自己畢竟也是大人,擔當人氣游戲改編漫畫作者這樣的好事當然想摻一腳——
只是,沒想到這麼一畫就是二十多年。
「說實話,其實都是為了錢。」
想也知道,作畫者的更替會帶來什麼問題。真斗和山本智之間較大的風格差異,很快便引起了部分讀者的不滿。在連載再開的初期,后者也曾經試圖模仿真斗的畫風,卻也因此招致了更多的批判。直到作為全新篇章的「寶石篇」給讀者展現了一個更加獨立和精彩的故事,山本智在「特別篇」上的個人風格,才被徹底奠定。
但就算是這樣,類似于「金銀之后沒有特別篇」的言論,直到今天仍舊是不少「遺老級」讀者拒絕「特別篇」最愛用的句式——這也算是不少涉及「世代交替」問題的文藝作品,經常需要面對的問題了。
上圖為真斗繪制的「紅綠藍」三人,下圖則為山本智繪制的多年后版本
而離開「特別篇」的真斗這邊,也再沒能迎來「特別篇」時期的大紅大紫。
在基本康復后,她依然以個人身份進行著漫畫的創作。在不定期進行商業作品連載的同時,還以個人社團的名義,自費出版了大量漫畫,積極參與著最傳統的同人售賣活動。可她作為開創者,與「特別篇」之間徹底斷絕的緣分,卻成了粉絲們心中最大的遺憾。
真斗在2023年上傳至社交網絡的第一張插畫
好在,即使歷經坎坷,但真斗和其他創作者的足跡,連同幾個世代的讀者記憶,仍舊留在「寶可夢特別篇」中。
就像它的名字一樣,「寶可夢特別篇」生來就帶有某種「特殊性(SPECIAL)」,這讓它即使在丟失了某一部分受眾后,依然一直維持著某種奇妙的熱度。而當妳在讀過「特別篇」之后,小智的故事便再也無法填補妳對于「寶可夢」世界的遐想——倒不是說誰更優秀,只是「寶可夢特別篇」太過特殊,它無法被別的作品替代。
或許,在很多很多年后,「寶可夢特別篇」還會登上社交媒體的熱門話題榜,理由仍是寶可夢動畫出現戲劇性變故,到時候人們仍會產生這樣的「幻覺」——
「寶可夢特別篇又要動畫化了。」